菜單
close

滬港中科

生物醫藥臨床前研發服務公司

Copyright © 安領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蘇州網站開發 備案號:蘇ICP備20042875號-2 流量統計

公司新聞

滬港中科應邀參加“香港創科贏未來活動”

日期 2022-07-22 17:21 作者:admin
蓄勢待發! 香港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滬港中科應邀參加“香港創科贏未來活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朱麗娜香港報導)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科創中心,這為香港金融、航運、貿易物流等傳統行業帶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
貿易與物流行業是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之首,該行業GDP占比約20%,然而香港人口老化等卻為物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發中心主任劉雲輝是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國際著名學者。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機器人王國”日本求學,之後便踏上了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之路。
劉雲輝向記者坦言,雖然香港物流業在GDP的占比較高,但現時行業主要面對包括物流效率、勞動力短缺等困難,我們的目的是以物流業作為應用場景,研發可以轉化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科技,幫助物流業提升競爭力。”
劉雲輝帶領的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器人研究所團隊賦予機器人“視覺”,應用於搬運叉車上。 無人叉車是最早應用於物流機器人領域最受關注的品類之一。 2016年,劉雲輝帶領中文大學的博士生團隊創業,成立了未來機器人公司,專注於視覺無人叉車及物流無人化方案的研發。
現時,未來機器人已經研發了8大系列無人叉車、無人牽引車產品,成功突破無人裝卸車、人機混場、9.4m高位存取、2.0m窄通道存取、6層以上移動式料框堆疊等深水區場景,實現大面積覆蓋深水區無人化項目。
經過短短數年發展,未來機器人已崛起成為全球工業無人車輛領軍企業,增勢迅猛。 據瞭解,2021年,未來機器人實現全年營收增長10倍以上。 去年9月,未來機器人完成C輪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位元組跳動、順為資本、聯通中金、IDG資本、聯想創投和鐘鼎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融資金額累計逾5億元。
近年來,香港科創氛圍越發濃厚,港府亦推出各項措施推動產學研合作,吸引了香港各大高校教師及學生們紛紛走出“象牙塔”。 在劉雲輝看來,學者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擁有核心技術,“如果要把科技產業化落地,然後做成功,必須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同時這個團隊能够明白產業需求,但是你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有核心技術。”

科研成果轉化難

對大部分初創公司而言,最困難的一環是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以及尋求使用案例以推動更廣泛的市場應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科技與產業的密切對接是營造創新環境的要素之一,這是創新環境實用化的主要出路,也是科創成果產業化的最有效途徑。
華潤創業副總裁李楠表示:“企業最强的就是擁有產業資源,而華潤的產業遍佈國內外,也涵蓋各個領域,有非常强的市場經驗。我們希望通過企業和高校的合作,一方面企業可以為高校拓展產品市場,同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從而激發科研者的熱情,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
事實上,華潤創業作為央企華潤集團在香港業務的主力軍,不斷通過與各個業務單元的聯系,去尋找科技研發的需求,並在香港尋找一些科創企業進行配對,同時亦利用華潤集團現有不同的產業資源去協助香港的科創企業實現科研成果產品化。
李楠坦言,香港科研成果轉化成本非常高昂,讓很多科研人員望而卻步。 “從香港初創企業的種子基金的資金來源來看,有86%的資金都是靠研發者自籌,銀行貸款大概占6%,創投占8%。這顯示了香港的投資文化,更偏向於短平快,希望投資一些規模效益、投資回報非常快的項目。相比之下,科研成果轉化的投資週期比較長,同時風險也相對比較高,而且在前期的投入是非常 大的。”
據瞭解,華潤創業已專門設立了科技發展部,並通過與香港知名高校合作成立投資孵化平臺,致力於在香港打造有影響力的科創平臺。 2021年中,華潤創業已分別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兩家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2021年8月,華潤創業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再生醫學及可再生能源科技投資平臺,以50:50的比例,各出資不多於1億港元在港成立公司,打造再生醫學創新中心,支持香港再生醫學及再生能源領域的設施建設、科研開發、轉化和產業化。
在華潤創業與香港城市大學的合作中,雙方擬成立首期為1億港元資本的科創投資平臺,並以50:50的比例在亞洲領先的大學創新創業計畫HK Tech300中選取一批優質潜力科創企業共同投資孵化。
今年5月,華潤創業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在合作期內,華潤創業將投入高達5000萬港元的資金,並提供行業需求、產業資源、管理經驗等。

“再工業化”之路

由於香港是一個小型經濟體,缺乏相應的產業配套,導致很多科研成果在產品轉化方面遭遇瓶頸,被視為香港科創產業發展的一大“短板”。 囙此,特區政府近年來也不斷積極推動“再工業化”。
香港特區政府2015年在《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再工業化”概念。 並於2018年設立了20億港元的“再工業化資助計畫”,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慧生產線。
事實上,紗廠、紡織廠曾是香港工業黃金年代的標誌,紡織業一度是香港風靡一時的重點產業。 自1980年代起香港的工廠紛紛外遷,興盛一時的香港製造業逐漸式微,金融業和以旅遊為覈心的服務業興起,製造業在香港GDP占比逐漸少於1%。 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位,2018年製造業的雇員人數只占總就業人口的2.4%,約有9萬多人,相比之下,1990年代高峰時期製造業從業人員曾接近90萬人。
香港工業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研發中心首席營運總監、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地研發總經理葛明表示:“香港再工業化其實是特區政府一個重要的政策,為香港帶來了新的經濟動力,促進了香港的經濟多元化。這也為年輕人創造了優質的就業機會,創造了一些科研的應用場景,從而形成了正迴圈。”
葛明透露,自2020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推出了“再工業化”的資助計畫,截至今年4月,共收到了36份申請,並原則上同意支持28個項目,涉及金額達1.9億港元。 獲批項目涵蓋範圍非常廣,涉及生物、醫療、食品、建築等不同行業。
此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去年11月公佈的《香港再工業化研究》,集中研究香港較具再工業化潜力的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三大行業,認為香港已具備發展“再工業化”的條件,並且相信有潜力“再工業化”的企業能够掌握機遇,其中研發活動頗具前景。 在受訪企業中,52%企業表示有計劃把生產線遷往或擴展至香港; 58%企業表示有投入研發,其中16%企業表示有計劃將研發遷往或擴展至香港。
葛明認為,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必須依託先進的研發能力和堅實的創科基礎,發展高附加值的智慧製造和先進製造。 此外,受地理空間的限制,香港需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調合作,從總體戰畧的佈局,分工協作,建立完善產業鏈,提升區域總體的產學研協同發展的競爭優勢。
據瞭解,香港的電晶體IC封裝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專家人數居全球之首,特區政府近年來正在元朗打造微電子中心。

生物科技產業集群

自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以來,香港和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大中心都市,在科創合作方面備受矚目。
團結香港基金此前發佈的報告指出,生物科技是港深合作極佳的切入點,但港深兩地目前尚未形成一個世界級的生物科技產業集群,建議採取“錨機构”模式,多管齊下,通過引進大型企業或建立大型研究機構,打造有利於本地初創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環境,形成世界一流的生物科技產業集群。
在滬港中科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李明看來,“香港作為中國的醫療醫藥研發企業走向海外成長壯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橋頭堡,原創科技源頭是非常先進的,香港作為創新策源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滬港中科公司是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安評中心覈心團隊全職創業,提供包含藥理藥效研究、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和安全性評價研究等服務的一站式研發服務平臺,總部位於中國香港。 公司分別在香港科技園、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三地建有獨立實驗室。
李明表示,滬港中科公司在香港設立總部,與其國際化發展戰略十分契合, “香港與國際開發和發展是有很强的接軌作用,國內企業借助於香港的一些研究基地以及原始創新平臺,在源頭創新以及未來臨床研究方面能够更好與國際接軌,比較高效快速的幫助研發企業在臨床前研究能够更好銜接國際水准。”
然而,他坦言,生物醫藥研發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幾千個崗位不同的人來參與整個系統研究,“所以,對於整個工程化應用來講,和基礎研究還是有顯著不同。我們在香港這幾年的發展,深切感受到香港的工程師團隊相比內地還是很缺乏的。”
Copyright © 安領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蘇州網站開發 備案號:蘇ICP備20042875號-2 流量統計